自6月28日以来,渝新东林煤矿井下涌水持续增大,仅5小时,超出历史最高涌水量500立方米/小时;21小时,超最高警戒水位50厘米;27小时,-350m水平蓄水达1.1米;面对刻不容缓的水情和万分危急的情势,该矿全体员工立足岗位、共克时艰、努力贡献,与灾情赛跑、与困难斗争。
管理干部:来水不退我不退
“许多员工今天已经是第三次出井,实在太辛苦了,井下又接到堵截任务,员工可以退我不能退,必须立即入井带队……”6月30日晚9时40分,在水里泡了9小时刚出井的采煤113队技术员刘军豪一边倒出浸入鞋里的水,一边检查矿灯、自救器,准备第2次入井。
“来水不退我不退” ,自启动应急预案后,该矿从矿班子做起,全矿上下“一盘棋”,应急抢险队火速集结待命,统筹组织人员、联系协调急需材料、物资,现场带头构建防水墙,运输排水管路线缆设备,各项工作应对有序。面对水中作业的不利环境,以及设备体积大、重量高、搬迁慢、安设难等现实困难,该矿各级管理更是坚定“一条心”,在关键时刻、关键地方以身作则、带头示范,保证24小时现场有值守、有指挥、同劳作,极力预防安全事故,涌水蔓延和抽出水倒灌情况,保障设施设备及时到位,井巷安全稳固。
特别是机电队,作为矿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“主力军”,负责潜水泵及其电缆管路安设,全队管理坚持全员值守,平均每天4人次入井落实工作,28日至30日,累计入井17次,现场值守达187小时,安全副队长张尚贵受凉感冒后仍带病坚持,29日、30日在井下累计工作时长超过24小时;技术负责人吴世刘现场指挥抢险值守时长近25小时,清查出井人数时差点“被失联”;队长蔡琳值守办公室已连续5天未归家,每天打、接电话安排抢险工作不下200次。
特殊时期,特殊情怀,在自上而下的带动下,全矿凝聚起“企业有难,决不能退缩”的战斗精神。
骨干人员:舍小我顾全大我
现在井下涌水量2198立方米/小时,+110m水平9台水泵全负荷运转,排水量仍然不足,矿井决定向-350m水平放水。29日13时开始,全矿抢险工作重心和压力向潜水泵及其管道安装聚集。
“今天完成+110m移动潜水泵安装,这个硬骨头咱们班必须啃下!”30日早晨5时,在接到任务后,机电队钳1班班长胡吉亮立即给班员施压打气,并组织运输和安装设备,从4米长、3吨重的移动抽放泵人力运输、出水口、眼中距尺寸测算,到安装位起吊眼、承重锚杆施工,面对争分夺秒的抢险工作,全班人员不等不靠,反反复复入井几次,连续作战近20小时,连湿透的工作服也顾不上换下,成功攻克难题。
“完成-100m至+110m二级提水移动潜水泵安装,事关-350m水平安全,不完成任务一个也不能退缩!”30日早晨7时,提升队钳工班班长娄义田立下“军令状”后,带领全班人员准备材料,投入到紧张的安装工作中,连续21小时在没过膝盖的水中作业,全班没有一人有怨言。
与之同时,这种“舍小家为大家、舍小我顾大我”精神还在该矿各个平凡岗位得到体现,本要为亲戚出丧的黄志勇、杜明发毅然决定放弃休假,继续奋战在设备安装“一线”;约定和家人一起庆生的吴华,也决定延期过生,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抢险工作中。
共产党员:越是困难越向前
自发生灾情以来,东林煤矿全体员工同仇敌忾、共战水患,没有队别之差,没有任重之念,没有闹骚之言,任务较轻的科队,主动召集钳工电工,由党员带队组成“突击队”支援奋战在管路安装、设备运输第一线,哪里急难险重,哪里就有党员在身影,越是困难党员越是向前,党旗高高飘扬在抢险一线。
29日晚7时,砚石台片区因山体滑坡造成地面防洪沟多处堵塞,掘进113队党支部立即组建抢险小分队,由党员带队前往抢险救灾,克服运工期紧、任务重、运输距离远、劳动强度大等困难,比预计工期提前4小时,完成了5处近100m的防洪沟修复工作。
30日中午12时许,+110m水平排水管破裂,严重影响排水效果,急需处理,面对全程头上淋水、脚下悬空的艰苦作业环境,机动科党员李林、提升队党员王启超、机电队党员喻小勇主动担当、挺身而出组成临时“党员突击队”迎难而上,3小时奋战最终解决问题。同时,喻小勇作为党员班长,4天来,总休息时间不到20小时,以党员忘我工作的精神,鼓舞了全班人员斗志,管子班累计完成了瓦斯管改抽水管3趟、+110m到地面抽水管200米,烧制“三通”、弯管、短径、变径管道、配件等不计其数。7月1日7时,管子班全员下井调试移动潜水泵,特殊时期不能开班前会,班群里只有一句话“今天,+110m水平移动潜水泵必须实现地面出水!”